close


‧中文名稱: | 降真香 更多降真香 |
‧英文名稱: | Pedunculata Acronychia |
‧學 名: | Acronychia pedunculata (L.) Miq. Acronychia laurifolia Blume Jambolifera pedunculata L. |
‧科 名: | 芸香科(Rutaceae)降真香屬(Acronychia ) |
‧別 稱: | 山油柑、山橘、石苓舅(臺灣)、山柑、沙塘木(廣西)、甜糖、山塘梨、山橘、降香 |
‧原產地: | 中國大陸南部、香港、廣西、雲南、貴州、四川,印度,斯里蘭卡,印尼,緬甸,馬來西亞,新幾內亞,菲律賓等地。 |
‧分 布: | 臺灣中北部低海拔山區,以北部福隆、基隆、萬里海濱之叢林中最常見;中部的低至中海拔山地,台中大坑及大肚山有分布。 |
‧用 途: | 1.家具木材:木材堅軔,可作家具用材。2.食用:熟果肉質,可供食用。3.樹皮可提烤膠。4.藥用:性味:心材:甘、平、氣香,有毒。效用:心材:袪風濕,活血止痛。心材或根:行氣活血,健脾止咳,袪風止痛。治感冒咳嗽,胃痛,疝氣痛,食慾不振,消化不良,腹痛,刀傷出血,跌打腫痛;果實:健脾消食,芳香健胃,治食積,胃痛,助消化,平喘。治風濕痛,感冒咳嗽;葉:袪風止咳,理氣止痛,活血消腫,治胃脘痛,蛔蟲症。治支氣管炎,感冒咳嗽,風濕性腰腿痛,胃痛,疝氣痛,跌打損傷,疔瘡癰腫。根有袪風,通絡,化溼,消腫,活血,解毒,止痛之效。治咽喉腫痛,感冒咳嗽,黃腫病,痰火,酒痰,瘧疾,黃疸型肝炎,腎炎水腫,風溼骨痛,跌打損傷。 |
‧莖: | 小喬木至喬木,高可達 8 公尺,具有多數分枝;小枝細長,幼時具毛茸,老時則光滑無毛。 |
‧葉: | 葉為單葉對生,長橢圓形至倒披針形,長 6~16 公分,寬 1.8~5 公分,先端鈍或鈍銳尖,基部楔形或漸狹,紙質,全緣,表面呈有光澤綠色,背面顏色較淡;表裡兩面皆光滑無毛;中肋於表面凹下而於背面隆起,側脈每邊 7~8 枚,亦於表面凹下而於背面隆起,全面具油腺點;葉柄長 2~2.5 公分,光滑無毛茸。 |
‧花: | 花小形,白色或淡黃色,芳香,開放時徑 1.2~1.5 公分,呈腋生的聚繖花序排列;花序長 5~12 公分,具有柔毛;花柄長 0.4~0.7 公分,光滑無毛;苞片及小苞片均小;萼片 4 枚,圓形,較小;花瓣 4 枚,披針狀橢圓形,長 0.8~0.9 公分,先端鈍;雄蕊 8 枚,著生於花盤下;子房被有絨毛,多為 4 室,但有時亦有 3 室或 5 室者;花柱多粗壯。 |
‧果實: | 果實為核果,橢圓形或近圓形,3~5 室,徑約 1.2 公分,成熟時呈紅色或淡紅色。 |
‧特 性: | 常綠小喬木至喬木,幼枝及花序被毛茸。葉對生,柄長 1~2 公分,葉片革質,矩圓形、長圓形至長橢圓形,長 5~15 公分,寬 2.5~6 公分,兩端狹尖,偶先端鈍圓或微凹,全緣,兩面光滑。繖房花序頂生或腋生,花兩性,青白色或乳白色,小梗長 0.4~0.8 公分;萼片 4 枚,圓形;花瓣 4 枚,線形或狹長圓形,邊緣內捲,內面密生毛茸;雄蕊 8 枚,花絲錐狀,下部兩側被毛茸;雌蕊 1 枚,子房密生毛茸,4 室,花柱細長,柱頭 4 淺裂。褐果球形,徑 0.8~1 公分,熟黃,平滑,半透明;種子有硬質黑色種皮,內具胚乳。花期 6~7 月。果期 9~12 月。 |
‧其 他: | http://plant.tesri.gov.tw/plant/ 搜尋 降真香 應紹舜 台灣高等植物彩色圖誌 第六卷 1.降真香 p86 民870730初版 邱年永等著 原色臺灣藥用植物圖鑑(3) 109降真香 p120 台北南天書局 鄭武燦 台灣植物圖鑑 上冊1710降真香 p855 國立編譯館主編 http://subject.forest.gov.tw/species/twtrees/book4/186.htm 降真香 臺灣藥用植物資源名錄 行政院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編 降真香 92年10月272頁 |
全站熱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