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



玉山圓柏簡介:
園區內有健康小苗,意者電洽~~
俗 名: 玉山圓柏
學 名: Juniperus Sqyanata Lamb.var. morrisonicola ( Hayata)
別 名: 香青
科 名 :柏 科 Cupressaceae
又 名 :玉 山 圓 柏 、 高 山 柏 。
形態特徵 葉片呈被針形或線形,三葉輪生,果實呈圓形或橢圓形,為常綠性針葉樹,依生長環境可呈現喬木與灌木兩種形態。終年常綠的玉山圓柏,本是高拔俊挺、樹形優雅的喬木,但在生長環境不佳的高山峻嶺上,為抵抗寒風侵襲,常呈奇怪的曲折盤桓狀的矮小灌木叢。
棲地分布 玉山圓柏分布在海拔3400公尺以上之高山寒原帶。玉山圓柏生長的區域通常在森林界限以上,是其他高大喬木所無法生存的地方,常在峻嶺絕崖上形成廣大的灌木叢形態。
常 綠 灌 木 或 喬 木 , 直 立 或 低 矮 匍 匐 狀 生 長 。 葉 全 為 針 刺 形 , 常 三 葉 交 叉 輪 生 , 長 0.3~ 0.5公 分 , 寬 約 0.1公 分 , 先 端 銳 尖 , 嫩 葉 內 側 稍 粉 白 。 漿 果 狀 毬 果 呈 球 形 或 橢 圓 球 形 , 長 約 0.6公 分 , 成 熟 時 紫 紅 或 紫 黑 色 , 種 子 單 一 , 為 高 山 鳥 類 食 物 。
本 種 分 布 從 喜 馬 拉 雅 到 中 國 西 部 、 中 部 及 南 部 及 台 灣 中 央 山 脈 海 拔 3,000公 尺 以 上 之 高 山 地 區 , 為 台 灣 針 葉 樹 分 布 海 拔 最 高 之 樹 種 。 於 環 境 極 端 惡 劣 之 山 頂 稜 線 或 風 力 強 勁 之 坡 面 , 常 因 雪 壓 及 風 剪 作 用 長 成 矮 灌 木 狀 , 為 森 林 界 限 以 上 矮 盤 灌 叢 的 主 要 樹 種 。 但 於 避 風 山 凹 或 較 濕 潤 之 較 佳 生 育 地 , 則 可 長 成 直 立 喬 木 。 香 青 分 布 於 高 山 , 以 玉 山 、 雪 山 、 秀 姑 巒 山 、 南 湖 大 山 及 關 山 等 地 區 較 為 密 集 。
體形自匍匐灌木以迄高大喬木,老枯木直徑可達約220公分 ,秀姑巒山下秀姑坪一帶已被火焚的巨木群,可能是近世臺灣樹木最高齡級者,推估潛在或曾經的樹齡可達5000~6000年,樹皮平滑但常片條狀剝落;枝條圓柱狀;線形葉短促,三列密生,內面略彎,上披白色氣孔帶,葉背翠綠,但冬雪乾季略變黃化;雄花穗頂生,橢圓形,長度0.4公分 以下;毬果橢圓,成熟紫黑,種子單一。
(生態)
立地範圍從岩隙、岩屑、礫土至壤土皆可適應;對風力抗性強韌,可作體型的調適,耐旱至中生土壤皆可遍存;耐寒、霜雪無忌;嗜強光、稍可耐陰但絕非陰生植物;初生演替至次生演替之先鋒物種,以迄成林的相對穩定林分,長期適應臺灣高山不穩定地表變動。
關於玉山圓柏的年生長,有人估計只有5個月,甚至於說生長季僅約120天左右(包括高山植被帶全區),此乃依據氣候資料分析及國外研究報告的推論,以臺灣高地對玉山圓柏及其它高山植物的生長實際觀察,其記錄絕非如此,玉山圓柏至少有7~8個月的生長現象,甚至更長,且在雪中似乎仍可進行光合作用也未可知。無論如何,其生長速率緩慢則是事實。
天然更新方面,岩隙地上由於多為立地決定的開放型點狀散生,新生植株實係初生演替型的拓殖,但老灌木之枯死並不多見,迄今雖無任何報告言及其終天年的歲數,但由野外調查登錄經驗,很少有大徑木,估計此等惡劣環境條件下,樹齡可能僅數百年之譜,未必是老死,有些可能衰亡於山崩等外在營力,再進行重覆演替。
(地理分布)
特產於臺灣高山地區。
(生態分布)
見於玉山山塊、中央山脈及雪霸山區。